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学术动态>>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粤港澳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讨会成功举办

文字: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9日

  

 

2022年12月16日下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粤港澳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十位著名专家学者云端齐聚,在研讨过程中分享、交流前沿理论成果。本次研讨会立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新道路,聚焦区域形象与舆情治理区域品牌与国际传播两大主题,旨在集聚学界专家智慧成果,共同探寻粤港澳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的创新理论及现实路径。

 

 

参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海春教授向与会专家和各位听众致欢迎辞。刘校长指出,本次研讨会积极响应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和目标,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讨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奋斗目标赋予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的新内涵、新要求,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献言献策。刘校长还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人才培养优势、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成果等进行了多维度的系统介绍,并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刘海春副校长致辞

 

主题论坛一:区域形象与舆情治理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区域形象与舆情治理”和“区域品牌与国际传播”两场主题论坛,十位专家学者陆续发表主旨演讲。主题论坛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侯迎忠教授主持。

 

侯迎忠院长主持主题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介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带来《智能传播新生态下舆情治理的关键性选择》的主题汇报。喻国明教授认为,智能传播的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改变是一种断裂式的发展、破坏式的创新,必须应时代发展,更新和重构传播逻辑与治理模式。他指出,舆情治理的社会生态发生了三方面的深刻改变:一是舆情治理对象发生了从大众到用户的元点迁移,二是社会组织结构的DAO(岛)化,三是传播渠道中主流与支流的换位。与之相应,舆情治理面临着“诉诸于情感还是理性”、“治理目标是‘齐唱’还是‘合唱’”、“追求即期效果还是长期效果”、“传播是要突出政治还是魅力”和“仅靠‘说’还是营造‘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的治理”这五个关键性选择。喻教授最后补充称,网络舆情是一种生态级的存在,必须运用复杂性范式加以治理。

 

喻国明教授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发表题为《当前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困境与策略》的主旨演讲。张明新教授指出,国家话语的目的在于建构国家认同、塑造更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国家话语的全球传播则具有推动全球话语格局变革、发展和权力转型的世界性意义。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国家话语建构与传播的主动、自觉阶段,中国话语的内容和指向充分体现出一种全球性的事业和关怀,当下中国话语的构成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征。张教授总结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面临的三重困境:一是全球权力失衡下主体意识仍需加强,二是传播渠道有待优化、议题设置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传播内容、话语修辞的理性和周密性仍有待提升。针对这些困境,张明新教授从强化主体意识、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在文明互鉴与知识对话中寻求共识等方面,指明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优化进路。

 

张明新教授发言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围绕《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逻辑与时代要求》进行学术汇报。支庭荣教授认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逻辑中存在着三重矛盾:一是中国国际形象“温和性”与“侵略性”的认知反差问题,二是中西方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见解冲突,三是中国国际形象在物质维度和“人”的维度存在认可程度上的失衡。他指出,国际传播对象存在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需要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审视中国国际形象,动员媒体之外的“物”、媒体之外的“人”等因素,借由互联网、广大网民、特定技术等要素,共同构建具有亲和力、被更广泛的国际受众所接受和认同的中国国际形象。

 

支庭荣教授发言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陈龙教授就《当前国际竞争环境与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分享学术见解。陈教授指出,“遏华”是西方世界渐渐成型的国际传播主题,而中国国际传播的“牛鼻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传播。他梳理了美国对华总体战略的历史流变,并归纳出美国遏华传播主要有三种策略:一是将渲染“中国原罪”作为叙事主调,二是采取全面遏制、全面对立的传播修辞策略,三是奉行主体固定、政府主导、外围带动的舆论炒作路线。陈龙教授认为,我国国际传播目前存在思维僵化、方式陈旧、缺少发声平台等困境,并从重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和中国道义观的阐释、营造对外传播的话语对冲机制、以合作主题应对舆论战、揭露美国全球霸权中的劣迹等方面,分析中国国际传播的若干发展策略。

 

陈龙教授发言


广州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春雷教授发表题为《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中舆情治理的取向》的主旨演讲。李教授认为,重大突发风险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存在高浸入性、高聚合性、高场景化、高冲突性等特质,并从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视阈出发,结合自己田野调查的一手经验,探讨了典型案例中网络舆情的治理及启示。最后,李教授从三个方面提出未来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及舆情治理的进路,一是道德、资本、基层管理“合谋”的松绑,二是“去标签”化追问与转换,三是民意取向与“问题”的提取。

 

李春雷教授发言


主题论坛二:区域品牌与国际传播

主题论坛二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燕教授主持。

 

全燕副院长主持主题论坛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带来《对话:让学术生产更有灵魂》的主题发言。朱鸿军教授结合丰富的经验,强调了对话在学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朱教授认为,学者首先要与自我进行对话,以内在的、自发的兴趣作为研究的驱动力;其次要与既有的研究文献进行对话,在文献综述中与前人研究做比较,找到自身学术生产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此外,要与学术刊物进行对话,熟悉期刊的办刊风格、审稿流程等;另外,还要与审稿专家进行对话交流,回应其修改意见,并对修正完善之处予以突出呈现;最后还应与读者对话,他强调知识生产不仅要和学术共同体分享,还应与行业外的读者、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朱鸿军教授同时认为,国际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也都需要注重对话的意识。

 

朱鸿军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的品牌化思考》展开学术研讨。范红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传播方面存在历史存异、经济互补、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语言相通、空间相连等特殊性,该区域在全球来看是比较独特的。她指出,区域形象的品牌化定位策略需要回应“你是谁?”、“你想在谁的心目中成为谁?”、“如何实现?”三个核心问题,并系统介绍了科学调研(Discover)、精准定位(Define)、形象塑造(Design)、传播推广(Deliver)的“4D”区域品牌塑造路径。最后,范教授结合个人研究经验,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形象传播面临着区域形象与内部认同、区域形象的顶层设计、文化特质与传播能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的“国际化”等方面的挑战,据此为粤港澳城市国际传播的优化空间框定了目标导引。

 

范红教授发言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彦平发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品牌影响力:现状与展望》的主旨演讲。刘主任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城市品牌指数评估研究工作,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优势。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和新发展理念的场景出发,刘彦平主任就提升大湾区品牌影响力给出了几点思考:一是要讲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故事,二是要讲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故事,三是要讲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样板的故事,进而打造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创、宜商等“六宜”城市综合优势,助益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刘彦平主任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钟新发表题为《聚焦优先发展目标:城市国际传播的精准策略》的主旨演讲。钟新教授首先围绕媒体内容分析、国际民意调查、国际组织统计数据分析等多种国家形象测量方法,探讨了国家形象建构的路径与挑战。随后,她从“为城市国际传播设置‘有限目标’和‘有效目标’”两个维度,详细阐释了聚焦优先发展目标的城市国际传播精准策略,并强调“伙伴关系建构”是城市国际传播(公共外交)的战略重点。最后,钟新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从事《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的课题设计和理论构想,为实现精准国际传播、促进“五子”联动提出了极富洞见的思考。

 

钟新教授发言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昕教授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城市新闻发布创新》展开学术分享。罗教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格局”的要求出发,指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融合”特色经验。他系统梳理了从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政策变迁情况,结合疫情期间广州新闻发布在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发布场景、发布渠道、发布效果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指出城市新闻发布创新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发力:一是要建设权威性、专业化、社会化的多主体参与体系,二是要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全流程管理体系,三是要建立多模态、多感知、多空间的全息传播体系,四是要建立多维度、多层面、多功能的全效果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城市舆情治理和城市形象传播。

 

罗昕教授发言

 

随着两场主题论坛的主旨发言步入尾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最后发表总结讲话,对与会专家、听众及工作人员致以谢意,表示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有机会能够莅临广外给予现场指导,并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至此,“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粤港澳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思想碰撞、集思广益的学术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舆情治理、区域国际形象传播汇聚学界的前沿思考,进而以理论精髓反哺舆情治理与国际传播的城市治理实践,助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新征程。


 

初审(校):潘  

复审(校):刘  

终审(校):侯迎忠

上一条: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广州千年商脉传承发展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精彩回顾(分论坛四)丨“气候传播、健康传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