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正文

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地方表达: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叙事

文字:刘凯欣 图片:刘凯欣 编辑: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4 22 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系列执行副主编胡泓媛女士,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教学楼C404开展题为 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地方表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故事专题讲座,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刘超及2024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出席讲座。

 

讲座伊始,胡泓媛立足时代背景,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市是国家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重要载体与动力之一。城市传播功能形态正从多元主体培育的 1.0 阶段、体制机制创新的 2.0 阶段,迈向全链条系统集成的 3.0 阶段,需在多维度大外宣格局中承担主体责任,通过国际化形象塑造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在城市传播的内容定位方面,胡泓媛阐述了三层内容架构: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叙事,以城市实践论证国家制度逻辑与国际秩序主张;中观层面分享城市治理经验,提炼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微观层面聚焦个体情感叙事,通过 “抖音难民” 等现象级传播,以生活化场景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胡泓媛强调,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大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火车头”,可通过五大维度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以活力之城展现人口规模治理智慧,以机遇之城诠释共同富裕实践路径,以魅力之城彰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宜居之城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范式,以开放之城传递和平发展道路理念。

 

在城市传播方式方法方面,胡泓媛提出以 五位一体框架构建立体传播体系:统合涉外主体,提高传播主体协作能力;突出交往优势,提高重点受众精准传播能力;聚焦战略使命,提高传播内容供给能力;创新文化投入,提高传播载体开发能力;加强科技赋能,提高传播平台运营能力。方式包括承办国家重大活动、打造传播活动品牌、结交国际伙伴(如旅游、音乐博主)、生产文化创意产品(如《黑神话:悟空》《哪吒魔童闹海》)等;方法需面向世界编织国际交流的民心纽带、面向大众讲好身边的城市故事、面向未来用好科技赋能国际传播。

 

胡泓媛还以智库为例分析了微观主体在城市传播中的角色和作为。她指出,研究者本身也是实践者、传播者,应以研究为出发点,锻造研究能力,打造智库的成果品牌。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通过打造《广州全球城市发展报告》、《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蓝皮书等中英文研究成果品牌,参与 “读懂中国” 等重大国际平台搭建全球治理对话网络,并培育兼具学术深度与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队伍,推动广州方案的国际化表达。

 

 

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刘超对讲座进行总结,指出胡泓媛女士及其团队的城市研究成果兼具时代特色与接地气特点,始终将城市传播置于时代发展脉络中,强调需以动态思维适配时代需求。启示城市传播应从大语境出发;注重城市传播策略的落地性,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人与自然等理念为城市发展提供框架借鉴;将理论学习与广州的过去、现在、未来相结合,进行具象分析。

 

下一条:中心主任刘超一行参加国际传播算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传播学术年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