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四点,由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的第二届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论坛的主题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第六教学楼B108教室展开。
本次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坤瑾教授主持,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大学的7位专家学者围绕“疫情传播与治理”的话题带来主题演讲。
广外新传副院长罗坤瑾教授主持会议
嘉宾观点: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中心副主任曹凤霞教授,带来题为《基于“5W”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传播研究》的演讲。曹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疫情期间智能传播科技的应用为背景,讲述智能技术与非遗传播融合的应用实践,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型对非遗智能化传播展开应用实践方面的论述,具体包括传播主体的变革、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拓展、传播受众的精准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并表明智能时代与非遗融合的潜在风险存在两点:文化灵韵丧失和价值判断消蚀。
广东工业大学曹凤霞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赵雨璇同学带来题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所社区社交媒介平台的治理模式研究》的演讲。此研究以新冠疫情期间武汉武昌、汉阳、汉口三个主要城区的5个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研究发现,虽然几个不同类型的社区都通过建立社交媒介平台推动社区层面信息的“可见”和意见的“可辩”,但是在社交媒介平台信息传播中仍面临信息鸿沟大、老年群体无法参与媒介平台互动、社区建设投入不足、居民认同感低等问题。基于此,论文结论中提出数字媒体时代社交媒介参与社区治理的3种新模式:人际传播与数字传播方式相结合,进行精准传播;注重日常情感维护,与居民实现双向沟通;培养社区意见领袖,加强对社交媒介平台的议程设置。
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赵雨璇同学发表主题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网媒系与广告系主任龚婉祺以《健康传播中的反哺效应:代际沟通对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行为影响研究》为题进行演讲。龚婉祺副教授首先提出两个假设:对话取向与中老年人的预防行为正相关,和负面情绪负相关;妥协取向和中老年人的预防行为负相关,和负面情绪正相关。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家庭沟通范式如何影响家庭关于新冠的沟通话题;关于新冠的家庭沟通话题如何影响中老年人的新冠防控行为。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变量测量的一系列方法,最终得出假设一成立,假设二部分成立的结论。在演讲的最后,龚婉祺副教授还提出关于重大传染病发生情境下的代际互动是如何影响中老年人的预防行为等一系列总结和展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龚婉祺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李峻岭副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吴佳妮带来题为《疫情下女性生理健康议题在公共话语体系中的出场与隐身——以“话语即权力”理论为框架》的主旨演讲。该研究主要围绕疫情发生后女性生理健康议题为何得以在公共话语体系中出场,又如何消失在公共话语体系中,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权力逻辑三个问题展开。并对女性生理健康议题在公共话语体系中的出场提出了三个观点:议题为特定的社会实践服务;评论使议题留存;意见领袖助推议题。同时该议题在公共话语体系中的隐身也提出三个观点:禁律的制约;真理意志的作祟;教育系统的运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峻岭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吴佳妮同学发表主题演讲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莉明老师带来《新冠防疫宣传对中老年群体的说服效果研究——垂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的主题演讲。研究注意到疫情期间“劝说父母戴口罩”的现象,结合结构主义中个人的行动会受到结构性力量的影响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四个维度等理论,提出垂直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中老年人的防疫行为是否相关的研究问题,并得出垂直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促使中老年人更为积极地采取官方所提倡的防疫行为。同时强调,健康传播应当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语境,结合和利用人们的文化观念促进健康行为的说服效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莉明老师发表主题演讲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熊正同学带来题为《新冠疫情期间媒介伦理的失范与反思》的主旨演讲。熊同学以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传播格局之大变革为研究背景,从新冠疫情期间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应对之策和反思四方面进行论证,并提出拓展媒介伦理道德观、借助技术净化网络环境、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增强信息辨识能力四点应对之策。最后提出了时效性和真实性之间的矛盾、专业类报道的解释性偏差、正确舆论导向的理解偏误、媒介社会当中的道德危机四方面的反思。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熊正同学发表主题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王天娇老师带来题为《非官方信息渠道的使用对谣言知晓与谣言采信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的主旨演讲。本研究围绕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谣言知晓和谣言采信问题,提出两个基础假设:非官方信息渠道的使用与谣言知晓、谣言采信正相关,并对非官方信息渠道进行了清晰的概念界定。之后阐释SES的调节作用:非官方渠道与谣言知晓和谣言采信的关系,利用网络问卷和泊松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两个结论:过度教育中教育与收入的不匹配问题、收入效应的非线性特征。并与在场老师同学讨论对经典理论的反思问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王天娇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最后,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学术研究》编辑王冰进行总结点评。王冰编辑一一点评了各位老师和同学所分享的论文,并指出大家做研究需要从小的问题入手,尤其要关注在中国情境下,引出大背景。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
王冰编辑进行总结点评
分会场现场图